婴儿乙肝疫苗事件 婴儿出生24小时内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吗 - 健康 - 云图网

婴儿乙肝疫苗事件 婴儿出生24小时内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吗

发布时间:2017-06-06 02:46:12 编辑:实习 手机版

最近“乙肝疫苗事件”,不断被各家媒体播报、炒作,从发现第一例疑似死亡病例起,到1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向世界卫生组织汇报情况为止,没有任何一家医疗卫生权威机构做出认定,认定那些疑似死亡病例都是由乙肝疫苗引起的。可是多家主流媒体却迫不及待跳出来,索性把“疑似”二字去掉,打出“乙肝疫苗导致婴儿死亡”的标题,和“取消强制疫苗接种”的声音相呼应,似乎是想要我国拉回到疫苗发明之前那个年代。

中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,2013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.18%,全世界每年有6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系列疾病(肝硬化、肝癌),大部分在中国。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支柱,安全并且有效。乙肝病毒感染,很多人会自己康复,但也有一部分人会转化为慢性感染,目前没有一种治疗手段能治愈慢性感染,所有治疗手段只能延缓发展为肝硬化、肝癌的进程,延长患者寿命,因此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最怕转变为慢性感染。而儿童对乙肝病毒感染缺乏抵抗能力,80-90%婴儿(<1岁的儿童)感染乙肝病毒后,会最终转化为慢性感染,相反只有不到5%的成年人会转化为慢性感染。而这80-90%的婴儿里面,又会有15-25%会在成年时死于因乙肝造成的肝硬化或肝癌。因此儿童时期,特别是婴儿,接种乙肝疫苗尤为重要。

世界卫生组织、各国疾病预防机构,都要求所有婴儿强制接种乙肝疫苗。世界卫生组织原话是:“推荐(recommend)所有婴儿在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,最好是24小时内。出生时接种后,还应该(should)再接种两到三次。” 世界卫生组织用了推荐(recommend)和应该(should),可见推广强制乙肝疫苗接种的强烈意愿。到2011年7月为止,共有179个国家将乙肝疫苗作为它们计划免疫的一部分,其中93个国家强制出生时(24小时以内)接种乙肝疫苗,这个数字在不断提高,相当多的研究还认为出生12小时内接种效果更好。大量证据显示,强制乙肝疫苗接种后,大多数儿童能获得20年左右的免疫能力,有些甚至是终身的。而且推广乙肝疫苗强制接种,8-15%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到不到1%,例如我国台湾省的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了90%。

乙肝疫苗是安全的。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,大多为皮疹,很快就自愈了。理论上也有过敏性休克那样的严重不良反应,有人统计过广东省的乙肝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率为0.21/100万,远远小于被陨石砸中的概率。但是这种严重不良反应只会出现在第二针接种后,而新闻报道中那些刚出生接种第一针后死亡的婴儿,不像疫苗接种的严重不良反应。婴儿死亡率相对其他年龄段,就是偏高的,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21.99/1000,就是说1000个婴儿出生,就有接近22个在1岁以内死亡。乙肝疫苗强制接种,必然会跟这些死亡产生时间上的关联,但并非就等于存在因果关系。举个更好理解的例子,小麦抽穗时麻疹会流行,存在时间关联,那能得出小麦抽穗导致麻疹流行的结论吗?那些帮闲要取消强制免疫的媒体,真应该为他们的无知言论道歉。

1.婴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,晚接种好于早接种;
2.母亲分娩时一般会做乙肝病毒筛查,结果阴性,婴儿就不需要立即接种;
3.晚接种避免新生儿期高死亡率的巧合风险。

他的理由不能成立,首先晚接种到底晚到什么时候?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第一针,并非仅仅为了阻断母婴传播,而是整个3-4针免疫系列中的重要部分,为的是能在整个儿童时期建立起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。WHO以及所有防疫机构都要求24小时内接种,更有激进的要求12小时内,我还没见过一个防疫机构认为可以晚接种。预防决策是建立在大量证据基础上,并由全世界主流专家商讨后做出的,如果有人提出不同观点,可以在科学共同体内讨论。不经过认可就向公众传播,非常不妥。防疫像一场战争,参谋部如果做出明确的命令,下面士兵只有遵守的义务。

具体到机制,没有证据显示晚于24小时接种的效果好于早接种。正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,更需要疫苗的早期保护,即使母亲没有感染乙肝病毒,但也不能避免婴儿照看者、其他家庭成员感染乙肝而又不自知,这类人极有可能在密切接触后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,在乙肝病毒流行地区更是如此。有统计显示2/3的婴儿感染乙肝,就是这么发生的。因此及早接种乙肝疫苗(<24小时),可以更大时间跨度上覆盖保护婴儿,免受乙肝病毒威胁。

热门文章